top of page

《凤凰诗人》

加拿大海外作协网总编室组稿


凤凰诗社简介:凤凰诗社概况:凤凰诗社享有全球华语第一诗社的美誉,香港卫视中文网曾以《全球华语第一诗社——凤凰诗社领军人物东方儿女》为题对凤凰诗社及其创始人东方儿女进行报道。并定期推出《全球华语第一诗社实力诗人连续季》,曾多次获得香港卫视中文网首页头条隆重推荐。《欧洲时报》、《中欧文联报》、韩国《东北亚新闻报》、《长江诗歌》、《屈原文学》、《大巴山诗刊》等数十家权威纸媒、纸刊相继为凤凰诗社开辟了凤凰诗人专栏。 凤凰诗社网站与王者荣耀一同荣登2017互联网文化创意品牌榜。

凤凰诗社在全球华语诗歌界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和影响力。

2005年10月创始人东方儿女在凤凰网创立凤凰诗社,至今已发展拥有凤凰诗社欧洲总社、凤凰诗社亚洲总社、凤凰诗社北美总社,凤凰诗社大洋洲总社,凤凰诗社美洲总社,凤凰诗社澳洲总社,国内三十多个分社的全球华语诗社第一大机构,全球华语诗歌界最具影响力的诗社地位越发巩固。目前,“凤凰诗社”在全球范围内有诗人万余人,诗社每年举办全球华语诗歌大赛,是全球华语诗歌界的嘉年华,参与诗人过万。《法国与世界新闻》、《欧洲时报》、韩国《东北亚新闻报》、新华网、凤凰网、今日头条、新浪网等权威媒体对凤凰诗社有过长篇专题报道。


作者名录:唐玉蓉 秦博 高付安 陈泽亮 李爱华 云淡风轻 贾虹月 冰莹 杨璐 蔡晓芳 张文娟 雪莲 李憨h 石跃强 孟建华 刘永国 向政清


1、风景旧曾谙(外二首)

文/唐玉蓉(湖南)


寻觅风景风情

留恋旖旎时光 南北东西寻仙踪

踏足过的众多远方 美幻如眼前

在他乡 影像旧曾谙

多年后山水浮想联翩

从远方归来时 你们在身边

阳光很媚 茶酒共欢颜

你们也在这里 我也在老地方

夜知道湖的心 海的浪

月明朗 不问经年 只有星星不经意间

灯火黯然伤感为哪般

朦胧掀起面纱 晨曦惊起 雀鸣阵阵

从地平线到苍穹 一切璀璨

从热烈到淡定 从辉煌到俨然


丛林格局

文/唐玉蓉(湖南)


风中你嫣然一笑 留下雨吟唱

痕迹深浅 嵌不入

往事灰蒙蒙 洗不净尘埃

轮番记忆 黑尘流离

丹霞 缝隙膨大或生长

落叶如小鸟飞跃 跌落

痛 遗憾一树干 空空

每一次生命裂变 当下便是永恒 艳枯格局各一

所有的风 不是盲目地

枝上的梦漾然

野蛮在邪恶里

可有啄木鸟 在丛林

谁在人间 道相随


安之若素

文/唐玉蓉(湖南)


银杏叶落地的声音 光会听到

点亮树枝上的叶

黑夜似幕布 厚黑深

埋葬阳光 还有浮躁和喧哗

窗里透射出字词的句法

数字和字母交织

阳光下尽显美丽

失眠熬过夜半的月光

启明星倚在东方

三方距离 任意三角支撑

一个点聚焦 下弦月半心

银杏圆润 夏秋炎凉

绿茵远去 独留光的色

黄橙照亮了地面

殷实 空虚 高低 各自安然





【作者简介】唐玉蓉,笔名:乐海沙,乐海沙雪寅。作品发于《武冈文艺》《长江诗歌》《澳洲讯报》《世界日报》《作家新视野》《伊甸园》《流派》等报刊杂志及自媒体平台。诗观:“诗是流离于诗人主体心迹,与诗交融是自然的,快乐的。"


2、收纳 (外两首)

文/秦博(山东)


我要拂拭所有的云朵

让梵音的袅娜比天空来得辽阔


一次四禅,就能栖在藏经阁一生

扫地僧人洒扫我的金身

焚香、斋戒,滴灌朵朵有情花丛


菩提树下滴落的星星

枕着牧羊女的鞭声入睡


风,裹着我的妄念逡巡

浸过醍醐的躯壳,擎起烟火


一曲反弹的琵琶,一尾清澈的木鱼

被弥勒的大腹收纳


在我不经意的一瞥里,碎出新鲜的痕印……

文/秦博(山东)


用半个脚印,去追回前半生

另一半,沉入地平线的深处轻轻地等


莫名跌落的词句

总在石壁的影子深处,布置谜题


鸿雁,牵挽住一滴水墨

仅仅临摹了半个字,就飞越最高的云


星星,与河床一同沦陷

深一颗,浅一颗,像极了黎明与黄昏的那个誓言


远方可以作证,芦花的轻扬里

停泊过雪的清澈


月色会垂青每一具冷面

即便晃动不歇的井水,亦或葡萄架内珍藏的银


一种透明的触觉,始终不离左右

在我不经意的一瞥里,碎出新鲜的痕印……



像一个国王,假装一粒小岛披起新衣

文/秦博(山东)


海的疼痛一定是由盐组成的

只是一片片的咸,经常被舔舐为糖


在黑暗中我叩问燧石

借用一颗火星子,把羊皮卷的文字烤亮


山坡上的羊群

啃食多少草叶,那些透明的露珠就有多少跌倒


一个犹豫不定的我

像一个国王,假装一粒小岛披起新衣


这个纬度如此强大

那些青草,把轮回埋在潮水边缘


此处与城市,究竟谁为烟火

没有一句鸟鸣答允一声


我不再翘首海的伤口会反刍糖的舌感

用一根忠实的鱼骨,把山谷与小溪并在一起





【作者简介】秦兆杰,笔名:秦博,汉语言文学专业,凤凰诗社华东诗社社长,获《青年文学家》杂志社首届全国爱情诗大赛二等奖,作品见于《凤凰诗社》《青年文学家》《国家诗人地理》《神州文学》《中国诗歌报》《长江诗歌》《湖北诗歌》《中国民间短诗》等媒体,诗观:学而思,然后有诗。


3、腊月有雨(外两首)

文/高付安(河南)


竹叶。细雨敲得不紧不慢


今儿个都腊月二十一了

小年前的热闹劲,淡了许多

就连雪花也似乎遥不可及


母亲早早起了床,数着小三寄来的钞票

哼着不紧不慢的豫东小调

抬头看了看墙上的全家福


“这小三子,今年该回来了”


九点的温度

文/高付安(河南)


腊月二十九的风,格外地柔

墙角梅的香味,似乎更浓


门外,往日的喧闹淡了些

隔壁,刀和案板正挥洒着音拍


坐在中庭,品一口信阳红

翻一本去年的相册


蓦然。

母亲柱着拐杖,缓缓走来



总有一种光,像钉在那里,独自生锈

文/高付安(河南)


夜,以一种习惯的姿态

梳理好晚风,将一片片雪花放下

摊开寂静。掩盖了,四季所有的痕迹

只有那支笔

习惯于仰视,习惯于缄默,更习惯于无声地尊从


而墙上的牵牛花藤,裸露着干枯的纹路

在曾经

开满粉红色且结满籽粒的栏栅上,攀爬

他努力而昂扬的姿态

似一种光,像钉,在那里独自生锈



【作者简介】高付安,中国诗歌学会会员,凤凰诗社美洲总社常务副社长。诗歌作品发表在《人民日报》《长江诗歌》《凤凰诗刊》《中国诗歌报》《中国民间短诗》《诗路》《山东诗歌》《上海滩诗叶》美国《新大陆》《海华都市报》等纸刊及网络平台。


4、梦,在深刻的细雨上爬着(外两首)

文/陈泽亮(安徽)


一盏一盏的灯火,

落在一块生硬的夜上。


夜。坐在

水掌上。


月亮。带着一群星星在读

漂着乡愁的声浪。


眼睛里的大海

开始走动。


和一整匹夜赛跑

梦,在深刻的细雨上爬着


看梨花的人

文/陈泽亮(安徽)


不需要强迫

梨树就服从了季节的布局

从一场睡着的雪退出

走进被脚步声震痛的抚摸里

低矮枯萎的身体上

长出了有一座山高的香

一点污染也没有

聚集的人在花前

写诗、留下影子

在多维度的香里

把需要清洗的肉身

沐浴出了洁白的童年


梨树的心思

文/陈泽亮(安徽)


把遭遇一冬的诉说

以雪的形状吐露

在枯萎的头顶

让自己返回身份


铺排的影子瞬间

被撩拨为一阵风流

构成活着的自己


一树的心动夺取

一片倾斜的眼睛


把梨花看旧了

把空气看黑了

把思想看倒了

把泥土看醒了


在随风聚集的孤独里

梨树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





【作者简介】陈泽亮,诗人,诗歌评论家,英诗翻译专家,中国诗歌学会会员,淮南市作家协会会员,淮南市文学评论家协会会员,中诗网特邀编辑,凤凰西北诗社社长,在《人民日报》《山东诗歌》《广州青年》《中国诗歌网》《中国作家网》美国《海华都市报》菲律宾《世界日报》新西兰《澳洲讯报》等报纸、杂志及网站上发表小说、诗歌、散文、文学评论六百多篇。


5、一个日子在叫(外两首)

文/李爱华(山西)


习惯了与黎明一块醒来

目送最后一颗星辰退隐江湖

而这个早晨

被一阵悦耳的鸟鸣提前唤醒

搁不下的声音,一声追赶着一声


四处出没。仿佛天空在叫,一条小道在叫,一栋楼在叫

仿佛家里悬挂的一对石膏鹦鹉在叫

仿佛一个日子在叫


拽一把不饶人的岁月

文/李爱华(山西)


一袭袭黑衣抖动着旋律

脱掉职场的女人们黑牡丹一样开合

脸颊的水珠像一场细密的雨,一粒簇拥着一粒

落进偌大的镜子里


她们掏出身体里的绿在枝头摇曳多姿

倔强的花瓣们吐气如兰


伸出去的手又迅速抓回来

拽一把不饶人的岁月,藏进褶皱里的情节缓缓打开

伸长了的脖子努力向上

像一颗不甘平庸的树,踮起脚尖

去够天空高举的光亮

像一群匆忙赶路的女人

在傍晚将至之时

不遗余力地寻找自己


杜莎夫人

文/李爱华(山西)


持济世之心

她用蜡像救活

阵亡的人

供人膜拜


如今

别人将她的灵魂

安放蜡像馆

供人观赏




【作者简介】 李爱华,中国诗歌学会会员,凤凰诗社副社长兼华北凤凰诗社社长,驭风者诗社常务副社长,文学作品刊发于《朔方·精短小说》《湖北文学》《大观》《流派》《读者报》《企业家日报》《长江文学》《七色花》《五台山》《人民日报》海外版、新加坡《千红文学报》、美国《海华都市报》、台湾《台客诗刊》、印尼《国际日报》等海内外纸媒纸刊及网络平台。


6、秋忆(外两首)

文/云淡风轻(北京)


是谁弹响琵琶

送我一段高山流水

让时光如水月上霓裳


是谁让时光倒流

送我一幅梦里水乡

让白墙黑瓦在水一方


你诗书如魅,醉了汉唐

采菊为茶

我们对吟一首千古绝唱


青鸟飞鱼,鸿雁传诗

念萧横笛响,一叶秋红

谁拾满地相思。


文/云淡风轻(北京)


那涓涓细流的绻缱

在冰冻的河道撒欢

蓝天下春水的温润

玉带一样在冰河舒卷

春天已经北上

他可约了

会唱歌的晴川

那深藏在河谷的思念

被春的号角唤醒

两岸杨柳的欢情

在他张开的手臂上

流连

不要说

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

我在阳光明媚里

看见了春天


兰亭序

文/云淡风轻(北京)


这一刻,天下第一行书的那个之字在我脑海里,仿佛我走过的山路,曲折低徊在记忆中游走


这一刻,那青墨留香的点划,更像我走出的脚印,我清清楚楚,知之为知之……


这一刻,那个永字的经年墨香仿佛从永和九年一直延续到这个春天


这一刻,那沾着徽墨的狼毫,仿佛流出远古的松烟,流连于一张张生宣,从没间断从亘古的徽州铺到天边


那些指点江山的书生,那些忙碌于作坊里的造纸匠,还有将松烟 变成端砚的精工……


会稽山下,那个兰亭

书生意气,留芳百年





【作者简介】李林杰,高级教师。黑龙江人居北京。某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。《江南文学》主编。《凤凰诗社》东南诗社社长。作品见《北极光》《原乡书院》《作家在线》等。


7、槐香(外二首)

文/贾虹月(山东)


仅仅用一袭花语打开一座院落

还远远不够

此时槐花在高空掏出内心的白

我看见一场雪在诗行里醒来

那该是前世

从母亲青丝上滑过的月光


这些年里我走失的亲人啊

容颜都已在时光里沉淀

与父亲一起翻看那一册老照片

还是爱,还是由衷的喜欢

思念是美的,在心底轻摇

在槐香里一点点生动而明亮


七月的日子多了一层香气和怀念

父亲在树荫下清扫一地的落蕊

和风附在他的肩上耳语

他们一样

深爱着――这梦一样温馨的土地

无论清晨与黄昏都是最好的时辰


走过七月

文/贾虹月(山东)


七月在蝉鸣里躁动

阳光喂养着流火

那就在心的一隅

撑起一片诗意的绿荫

孤独者,自远方看见了

幸福转动时光的微响


盛夏的果实已接近圆满

向日葵在谦卑里躬身

金黄色的梦溢出了

又一季的馨暖,七月啊

一再裹紧汗湿的衣衫

无愧于曾走过的每一天


一个故事因循着美的步履

一种安静穿越文字

荡漾在墨香的荷韵中

是谁掷出青铜一样的诺言

又将八月的心事轻摇

你听,你听……

倒影

文/贾虹月(山东)


经年不曾说穿

天空漏下的那个秘密

唯有系在合岸的笑语

随湖水潋滟荡漾……


日益丰腴的日子

将春秋的甜蜜烙进光影里

花解语,鸟争鸣

如此幸福的遇见另一个自己


我和你呀

一直都在续写一个故事

那章节居然惊人的相似

竟说不清楚是谁重复了谁


我们早已把彼此奉为亲人

习惯了相握的手

一直开出玫瑰的气息

并爱上眼睛里温柔的云朵





【作者简介】贾虹月,中国诗歌学会会员,中华诗词学会会员。凤凰诗社副社长兼第四支社社长。诗作散见于《诗刊》《诗选刊》《诗潮》《诗歌月刊》《鸭绿江》等。


8、端午节(外两首)

文/冰莹(宁夏)


粽叶飘香,仲夏在热火朝天里兵临天下

一再强调的端午安康

在诗人屈原的爱国情怀中

触动旧日时光的心弦


二千多年的历史史记青云

屈原那些悲壮的诗歌在千古绝唱中

唱响汨罗江日夜奔腾不息的脚步

唱响汨罗江千年传承的清澈和安然


怀石投江的屈原

试图用血腥的代价唤回正义和良知

《楚辞》《九歌》《天问》

它们都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怀的产物

一个身系国家安危的诗人

用自己碎骨的英灵告慰苍天


英雄已逝,他离去的伤痕

已被汨罗江慰藉封尘

看那临江的小草和花朵

它们在自由的世界风雨不改

努力长成自己喜欢的模样


烈性的风向是诗人的走向

那是无畏权势的豪迈

在粽叶一成不变的绿色中

长就永恒的风骨


桃花源

文/冰莹(宁夏)


不负山水之重

所有酝酿的霞光,飞歌唱响属于黎明的锦绣大地

山高水长,流水不腐

天高地阔,驻地不荒


不负地老天荒

执手耕种自己的田园

种下玫瑰,种下幸运树